第163节(1 / 2)
然而郡县官吏却对这种情况束手无策。
为何会如此,因为郡县官吏在兵权、政权上的自主性不足,他们遇到反秦的起义,除了上书求中央支援,没办法及时调动军队消灭起义军。
另一方面,这些官吏并非大秦王族宗亲,他们不会有与大秦共存亡的念头,因为即便大秦灭亡,他们依旧能为其他称王的宗亲效力。
陛下,您明明也知晓的这一切,若非如此,您也不会在急着又一次开启新的巡游,昭告天下,威慑四方,凝聚民心!”
王绾声音不大,却振振有词,四周鸦雀无声。
张婴忍不住去看嬴政。
发现嬴政虽然一直面无表情,但右手指始终在轻轻地触碰案几,这代表他内心并非全无波动,换句话说,王绾并没有猜错嬴政的心思。
“所以陛下,郡县制或许是好的,但它不适合此刻的大秦,您……”
王绾还想继续说,却被嬴政轻轻地制止。
嬴政看向王绾,道:“丞相,你我相伴数十年,皆知对方想要说什么。我也愿意给你一次机会。”
他目光平静地看向王绾,“倘若真的要实行分封制。你认为我几个儿子,谁可以被封王?”
张婴瞳孔地震,艾玛,这是他可以听的瓜吗?
他下意识瞅向四位公子。
公子胡亥公子如桥两人眼底闪过一抹小兴奋,尤其是如桥,似乎还挺了挺胸躺。
公子寒却下意识地皱了皱眉。公子将昆的话,张婴发现对方虽然依旧挂着如扶苏一般温润的笑容,但总觉得对方的弧度也好像僵住了一样。
王绾道:“老臣不敢妄言!”
“丞相,你我之间还有什么妄言不妄言的。”
嬴政声音透着一丝感慨,看向王绾的目光带着一份温情,“你既然提议分封制,那么封王便是绕不过去的话题,你是我信重的肱股之臣,大胆地说。”
王绾看了一眼几位公子,拱手道:“若让老臣来说,因陛下未曾让几位公子进入朝堂参政,老臣不知几位的治世能力,若只看能力这一方面,除寒公子其他公子都不太合适。
但分封制,并没有那么看中能力,它更看重的是由血亲联系起来的宗亲。”
公子寒脸一黑,并没有
因为这话多高兴。
张婴在内心呱唧呱唧鼓掌,不愧是抱着必死之心来的大臣,讲话就是犀利。
一方面吐槽嬴政没培养过儿子让人不知道怎么选,另一方面指出分封制是家天下,也就是大号宗族的抱团利益。
嬴政听到这,微微颌首又摇了摇头,道:“王丞相,不要再绕弯子,继续说吧。”
王丞相看向嬴政,抿了抿唇,道:“陛下,老臣知道您在顾虑分封制什么,对,分封制也不完美。若不然,周朝也不会灭,秦国初期就不会变法,改分封制为郡县制。
但此一时彼一时。秦国扩张得太快了,我们需要王族血脉坐镇四方帮帝王稳住民心,让子民知道,六国已灭,他们皆是大秦的子民。
至于陛下担忧的,皇帝弱势时,群雄并起这事。老臣认为婴小郎君提议的锅盔,咳……“推恩令”很好,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郡国尾大不掉的问题。”
“解决问题?”
嬴政的声音带着一抹轻蔑,“你说得太简单了,若秦二世便颓势呢,帝王弱,君王强,他们岂会甘心执行推恩令?郡国尾大不掉的问题根本无法解决。”
众人一愣。
尤其几位公子心生欢喜,他们知道嬴政在过去几乎只培养过扶苏,是秦二世的第一人选。现在嬴政直白地说秦二世弱势,难道是在隐晦地表达对扶苏的不满?
……
这时,嬴政从旁侧递了一份帛纸给王绾,忽然感慨道:“不得不说,你在一定程度上触动到我。”
“陛下!”王丞相眼前一亮。
“但你在有一点上,始终无法说服我。”
嬴政从案几拿起一份帛书递给对方,“你且看看。”
王丞相接过来,上面是李斯的小篆体写的《论郡县制之十》,翻开第一页便是蒙毅、蒙恬、包括赢家王族等人的血印签名。
这份郡县制比之前的内容改了很多,甚至还采取了部分分封制条例。
比如让赵氏王族子弟镇守叛乱较多的地域,但不封实权王,不任人唯亲,官吏依旧是能者居之。
最关键的是,里面诸如郡县制,选拔官吏,镇压叛乱等建议,其核心出发点都是维护中央集权,将所有的权利集中在皇帝身上。
看了许久,王丞相才放下帛纸,忽然道:“陛下自然可以威压天下,但秦二世也行吗?”
“朕十年灭六国,十年,不二十年,难道朕还不能杀服六国余孽?”
嬴政轻笑一声,忽然坐直了身体,看向王绾,“王丞相,人都有私心,血脉在权利面前……呵,我不想给子嗣凭空制造对手。”
王绾浑身一颤,他终于想明白了。
在陛下眼中,六国余孽什么的不足为据,反倒是经历过两次血亲叛乱,手刃三位弟弟的陛下,对宗亲有天然的排斥与不信任。
他的语气感慨:“陛下果然早有决断了。”
“对,可还有异议?”
“臣虽还有异议,但李廷尉不愧是李廷尉。”
嬴政闻言一愣,脸上露出一抹浅笑,道:“哦,看来王丞相这一回是服气了?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