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6节(2 / 2)
而且士绅骂你、损你,毁坏你的名声,你有什么办法呢?
这就跟后世的网络喷子一样,嫉妒你比他过得好,就会在网络上无限地污蔑、造谣你。
只有几个人还好,你还能一个一个地去反驳,证明他们的污蔑是错的,维护自己的声誉。
可如果他们是有组织、有规模的匿名行动呢?就连诉诸法律,都会变得非常困难。
须知道,众口铄金、三人成虎,这些词可不是假的。
网络暴力是真真切切地能杀人的。
在这个时代,一样如此。
所以他们认为,姜星火不知道他们的身份,哪怕是出狱了,他们同样也会假装不知道姜星火这个“为大明提出了无数重大政策”的身份,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姜星火及其家人的声誉。
否则,一旦被士绅阶层知晓,并用诋毁声誉的办法拿来泄愤,那无疑是会对心理承受能力不好的人,造成极为强烈的心理压迫。
不是所有人,都能像朱棣那样,坦然地面对千夫所指、万人痛骂的。
朱高煦和李景隆之间的眼神交换,姜星火自然是有察觉的。
但是这种察觉,却并没有联想出更深远的东西,姜星火眼下的状态,正处于大脑极度专注的讲授模式。
当然,这是因为他顾不上想,若是讲完课后,或许遇到某些事情、看到某些信息,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起两人的不对劲来。
姜星火继续说道:“既然你们也同意了海洋的比热容大于陆地,那么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就可以推导出来,在冬季的时候,海洋与陆地的气温都会下降,但是陆地由于比热容低,所以陆地的降温比海洋更加明显,对不对?”
他讲述的逻辑链条非常完整,李景隆和朱高煦不约而同地点头同意了这个说法。
“冷的地方,空气的压力更高;热的地方,空气压力更低。”
李景隆略微思考了片刻,便示意自己已经理解了,其实只需要把空气也看成是某种物体就好了。
“而风的形成,便是由空气压力高的地方,向空气压力低的地方吹拂。”
“综上所述,在冬季,由于陆地的比热容低所以气温更低,也就是更冷,形成了高压力的地区,而海洋则正好相反,于是冬季的风,就是从空气压力高的陆地,吹向空气压力低的海洋,也就形成了寒冷干燥的西北季风。”
姜星火觉得自己的讲述已经比较通俗易懂了,两人又没有提出明显的质疑,于是继续讲了下去。
“同样道理,夏季陆地跟海洋相比,由于比热容小,增温强烈,海洋比陆地气温低,更冷的海洋是高气压,于是向更热的陆地吹风但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海洋上充满了水汽,而且同样是风,因为夏天气温高,夏季的风就是比冬季要热,也就导致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夏季季风。”
“而这两种不同的季风,让华夏大地形成了以下特点,这些特点,决定了我们的农耕文明!”
姜星火顿了顿说道。
“那就是夏季高温多雨、冬季寒冷少雨,同时雨热同期、四季分明。”
“正因如此,才有了春种夏熟秋收冬藏的华夏文明!”
朱标之死,关中风水不好?
历法,是华夏文明为了对应农时而制定的。
春季,在人们眼里就是农忙期间,这个季节,地里的庄稼需要种下种子,播撒希望;秋季则是丰收季,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余粮,混口饭吃也不会那么辛苦,这也是很多农村老百姓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。
可就是这种大家上千年来都习以为常的事情,却并没有人真正知道,春种夏熟秋收冬藏到底是因为什么。
而今天,姜星火讲清楚了!
是因为季风!
就是因为华夏大地上轮流交替出现的温暖湿润的夏季东南季风,以及干燥寒冷的冬季西北季风,所以才会形成了这种有规律的农业现象!
“真乃神人也。”张宇初的心里,默默地念叨着。
就如同张宇初每天起床、袁珙每次出场时都会念得那几首诗一样,道门里,同样也有几首据说藏了大说法的诗句,被认为是古代的风水术士,用来观测地理,预言天象,推断命运的。
张宇初曾经仔细观察过古籍,发现在汉朝,便有人曾经提到过“阴阳交泰,四象齐备”的类似概念。
而李淳风,则是风水宗师中最具盛名的存在!
李淳风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。他的名著《乙巳占》,也是有记录最早关于风的专着。
“夫风者,万物之象,日月光明昭昭之使见。”
据说,自李淳风仙逝后,世上最顶尖的风水术士,十个里面有六个都是李淳风门徒,而李淳风留下的那些东西,却再也无人能运用到如他那般的地步。
而今日,曾经阅读过的李淳风的著作,在张宇初的脑海里,随着姜星火的不断讲课深入,开始浮现、熟悉、重新定义。
“难道,李淳风说的这些东西,其实就是姜星火所讲皮毛?”
这么一想,倒是极有可能!
毕竟在古代的时候,这些风水秘术,都是被神化的存在。
而“风水之道”,也被视作是“风水术”的总纲。
张宇初越想越激动,波澜不惊的外表下,内心已经疯狂咆哮了起来。
“什么叫做风?夫风者,万物之象!”
“如今听姜星火讲课,本天师已经彻底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!”
≈lt;div style=≈ot;text-align:center;≈ot;≈gt;
≈lt;script≈gt;read_xia();≈lt;/script≈gt;